靖安堡(從清代開始,稱尚陽堡)在開原城東四十里,地處明代邊墻內的清河北岸。
關于它的位置,《開原圖說·靖安堡圖》有記載:邊墻“東邊自平靜臺起,南至黑林子臺,共長三十六里。大邊皆夾山峻嶺。南至松山堡四十里,北至威遠堡三十里,西至開原城四十里,東至廣順關十五里?!边呁?,明萬歷二十八年之前為哈達部牧地。這一年,哈達部被努爾哈赤滅掉,廣順關外成為建州女真控制區?!斗钐焱ㄖ尽贰扒搴印睏l對此也有記載:清河“又西北逕尚陽堡村南,村為明靖安堡故址?!惫手?/span> 應在今清河區楊木林子鄉佟家屯之南。但到清朝末年,靖安堡多數村民搬到清河南去了。原靖安堡稱作“河北屯”了。
靖安堡的建筑規模,據康熙本《開原縣志·城池志》記載:“周圍三里,南北二門”。城墻為土筑。民屯十四個,有楊木答兀屯(今養馬大屯)、王朵羅只屯(今汪哆啰束)、黃泥岡屯、王貴屯、達達屯等。沿邊墩臺三座,有廣順關門臺、河奇臺、新架子臺;腹里墩臺十二座,有長嶺臺、松山墩、王貴臺等。
在兵力配備上,設守堡官一員,堡臺官軍502名。楊木答兀屯可屯兵,黃泥岡可設伏。一旦發生戰爭,開原城兵馬可來支援。
靖安堡的關隘是廣順關。明嘉靖初年在廣順關設女真馬市,交易場所設在開原城南門外西,稱作南關女真馬市。當時,清河河寬水深,車馬行人不易涉渡,清河就成了靖安堡的天然障塞。入市商人,須順著清河南岸的陸路,到達開原城的南關市。
靖安堡與廣順關在明代是戰略要地。不僅葉赫部與哈達部在這里發生過多次激戰,而且建州女真對哈達也在這里發動過多次戰爭,并最后滅掉哈達。
關于寺廟,咸豐本《開原縣志》只有簡略記載,“尚陽堡:永安寺”。民國本《開原縣志》的記載,則比較詳細。永安寺最初建于明朝,清朝多次維修。到了清朝,又增建了關帝廟和火神龍王馬神廟。1996年4月,重建永安寺。位置在清河鎮東街路北,并將從清河水庫中打撈出的永安寺石碑,重新置于永安寺院內。
新中國成立后,尚陽堡曾是開原七區政府所在地,后因建清河水庫,居民遷出。1960年水庫建成,這里一片汪洋。尚陽堡與廣順關一帶,只見綠波,不見遺址了。